當你在超市精心挑選“新鮮有機”蔬菜時,或許很難想象:某電商平臺近期抽檢的豇豆樣本中,殺蟲劑殘留超標3.3倍;韭菜、芹菜等更是長期占據農殘黑榜。這些微量毒素不會立刻誘發致病,但日積月累的侵蝕,可能悄然損傷免疫系統,甚至成為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誘因。
更令人擔心的是,農藥的危害遠不止于餐桌。那些被隨手丟棄的農藥瓶罐,正在制造一場“沉默的污染”——它們或被雨水沖刷滲入土壤,流入江河,最終通過魚蝦、稻米等重新進入人體。
不僅于此,田間地頭散落的玻璃瓶、塑料膜仍在持續釋放毒素。我們吃的每一口菜,都藏著地球生態的密碼。當我們談論“守護生命”時,凈化食物鏈與土地安全,或許是最基礎的防線,但環境毒素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對這場“從土地到舌尖”的循環危機,我國正在加速破局。生態環境部已明確將農藥生產、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包裝物(包括農藥包裝紙、塑料瓶、塑料袋等)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在近日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 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30年,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未來,每一瓶農藥都將擁有“電子身份證”,從生產、銷售到廢棄回收全程可追溯,大幅減少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助力綠色生態農業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農藥管理條例》,農藥包裝廢棄物必須按照危險廢物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運輸、貯存和處理:
1.源頭減量:推廣使用可降解或易回收的環保包裝材料,減少農藥包裝廢棄物產生。
2.集中回收:農藥使用者應將農藥包裝紙集中收集,交由專業危險廢物處理單位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處理。
3.專業處置:回收后的農藥包裝紙由專業機構進行高溫焚燒或無害化處理,安全環保且可實現資源化利用。
(圖源網絡,侵刪)
別找了!行家在此,一步到位!
作為首批危廢固廢專業處置領軍企業,中器環境工程正以硬核科技之力打造危廢固廢處理新范式,深度聚焦廢藥物、廢有機溶劑、木材防腐劑等31大類危險廢物精準處理技術創新,全程無憂打通從“危固廢產生”到“綠色重生”的全鏈路。
詳情垂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