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生態環境部審議并原則通過若干文件
7月3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生態環境部關于以高水平保護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實施意見》、《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4)》及《2023、2024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制定《實施意見》對于新形勢下加強中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具有重要意義。防治噪聲污染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報告》自2011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13年,客觀見證了我國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發展歷程,成為宣傳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引導公眾參與的重要窗口。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的核心環節,科學合理的配額分配方案對于增強碳市場穩定性和流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02|國家能源局:做好戶用光伏項目建檔立卡有關工作
7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消息,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建檔立卡是對并網在運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常規水電、抽水蓄能和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賦予編碼,即給項目發“身份證”,是項目全生命周期唯一的身份識別代碼。建檔立卡是核發綠證的基礎,項目只有建檔立卡才能核發綠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涉及單位多,需各方壓實責任,協同配合,共同開展。發電企業要承擔“第一責任人”責任,項目建成后應積極主動、及時準確建檔立卡,項目相關情況發生變化后第一時間變更建檔立卡信息,并對建檔立卡的數據質量負首要責任。。
03|全國空氣質量狀況、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以及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陸續發布
7月29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4—6月)和1—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第二季度,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4.8%,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1—6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8.8%,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8%,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
7月29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24年6月和1—6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6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6%;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4%;O3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4%;SO2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5%;NO2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5%;CO平均濃度同比持平;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3%,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2%,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由沙塵天氣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1.0%。1—6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8%;O3平均濃度同比上升0.7%;SO2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1%;NO2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5%;CO平均濃度為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8%,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5%,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由沙塵天氣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3.2%。
7月3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8月1日—15日)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8月上半月,東北、華南和西南區域大部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局地部分時段可能出現輕度污染,其他地區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其中,長三角區域中北部、陜西關中中部及山西中東部城市可能出現O3中度污染。受沙塵天氣影響,寧夏局地可能出現PM10中度污染,新疆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現PM10重度污染。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
8月2日,中國政府網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加快構建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以下簡稱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總體要求,到2025年,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批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相關標準和產品碳足跡標準出臺實施,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關計量、統計、監測能力得到提升,為“十五五”時期在全國范圍實施碳排放雙控奠定基礎。“十五五”時期,實施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加強重點領域和行業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管理制度,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產品碳標識認證度,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碳達峰后,實施以總量控制為主、強度控制為輔的碳排放雙控制度,建立碳中和目標評價考核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各地區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的碳排放管控要求,健全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推行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推動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
中器以前瞻視角尋求環境責任與企業發展和諧共生之道,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持續投入新能源新材料研發生產,通過綠色工藝技術革新、管理增效等方式,探索更多節能減排有效途徑。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兩部門印發《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
7月29日,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印發《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精神,按照《交通運輸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印發〈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的通知》(交規劃發〔2024〕62號)要求,更好實施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設備更新補貼政策。實施細則提到,鼓勵結合客流變化、城市公交行業發展等情況,合理選擇更換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車長類型。每輛車平均補貼6萬元,其中,對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的,每輛車平均補貼8萬元;對更換動力電池的,每輛車補貼4.2萬元。各地根據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安排的補貼資金和下達的績效目標,制定本地補貼標準。
中器長期專注綠色低碳全產業鏈發展,例如主動挑戰生物柴油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這塊“硬骨頭”,自2005年起,躬身前行于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質燃料這條新質生產力賽道,攻克復雜來源的餐廚廢棄油脂轉制生物柴油技術難題,作為進駐中石化、中石油350余家加油站的生物能源制造商,勇擔城市環保新能源清潔載運重任,每年近千萬余輛車次“喝”上節能降碳的生物柴油,助力節能減碳經濟社會效益雙提升。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央企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成立
7月30日,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啟動會召開。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共同牽頭組建,聚焦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布局57項重點任務,提升核心技術引領和成果應用能力。新型儲能作為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促進能源體系變革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兩大能源央企共同牽頭組建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是推進清潔能源轉型和綠色技術革新方面重要舉措。綠色環保科技亦是推動低碳發展重要引擎,中器錨定“雙碳目標”,聚焦環保科技創新,致力成為低碳減排循環發展模式范例。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近日,中器集團攜手天目西路街道與太陽CITY廣場,共建綠智又一新場景-暨打造靜安區首個臨街建筑裝修垃圾智能回收示范點交投儀式,進一步提升商業綜合體環境“規范化”“專業化“智能化”綠色環保能級。交投儀式上,中器智能管理黃金組合進行精彩“自走入駐”演示,吸引過往人群紛紛駐足觀賞。未來,中器致力于將該創新清運模式在上海各區域復制推廣,協同守護清朗美好文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