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器寄語
每周行業“碳”秘精選環保熱點資訊,涵蓋新聞速覽、政策解讀、市場洞察、技術前沿及中器動態五大板塊,助您迅速精準把握行業趨勢與機遇。分享中器在環保領域的最新動態或成果亮點,彰顯智造活力,擔當新質使命。
一 新聞速覽
精選本周環保行業熱點新聞,一分鐘快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01|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發改環資〔2024〕894號),旨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國發〔2024〕12號)有關要求,統籌推進存量煤電機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電機組低碳化建設,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明確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行動方案》提出了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工作的目標:到2025年,首批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項目全部開工,轉化應用一批煤電低碳發電技術;相關項目度電碳排放較2023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顯著低于現役先進煤電機組碳排放水平,為煤電清潔低碳轉型探索有益經驗。到2027年,煤電低碳發電技術路線進一步拓寬,建造和運行成本顯著下降;相關項目度電碳排放較2023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對煤電清潔低碳轉型形成較強的引領帶動作用。《行動方案》提出了3種改造建設方式,并明確了項目布局、機組條件、降碳效果等3方面改造建設要求。
02|審議并原則通過《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崔家潞灣外遠海傾倒區等2個海洋傾倒區選劃
7月1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崔家潞灣外遠海傾倒區等2個海洋傾倒區選劃。入海排污口是陸源污染物進入海洋環境的最后一道“閘口”,加強入海排污口監管,對于從源頭上減輕污染物排海壓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保障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設立海洋傾倒區是服務沿海地方重大項目建設的具體抓手,要加快配套法規制度的制修訂工作,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傾倒區選劃、監測、評估等工作。
03|7月下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7月15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下半月(7月16日—31日)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7月下半月,東北、華南和西南區域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局地部分時段可能出現輕度污染,其他地區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東北區域中南部局地、山西中南部、內蒙古西部可能出現O3中度污染。受沙塵天氣影響,新疆和田地區部分時段可能出現重度污染。
二 政策解讀
針對本周環保相關政策文件,深入解讀和分析,快速掌握政策影響與機遇。
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全會充分肯定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和謀劃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指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在內七個方面聚焦;做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內十四個領域改革系列部署;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全會強調,要按照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宏觀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中器集團積極響應相關政策精神,致力成為國家深化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綠色先鋒力量,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為戰略核心,在智能環保、清潔能源、環保科技等方面孜孜以求,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極大減少環境污染,為助力實現“美麗中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目標彰顯企業責任擔當與創新活力動能。
三 市場洞察
環保行業的市場趨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市場洞察建議。
① 累計成交近270億元 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7月21日,新華社訊,截至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超過4.6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近270億元。碳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加快將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后,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成為我國推出的又一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市場政策工具。兩個碳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在21日舉行的“中國碳市場大會2024·武漢”上,同期發布《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顯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較第一個履約周期分別上漲47.01%和125.26%。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達366.82萬噸,同比上漲174.90%。
② “共筑生態屏障,共享碧空藍天”——上海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舉報獎勵
在共同呼吸的藍天下,每一口清新的空氣都至關重要。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對破壞和污染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進行舉報。
為了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構建更加宜居的生態環境,上海開展“共筑生態屏障,共享碧空藍天”大氣專項舉報獎勵活動,舉報范圍包括:企業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不按技術規范開展檢測活動或在檢測服務中弄虛作假,非道路移動機械(叉車、挖掘機、起重機、壓路機等)排放明顯可見煙氣,建筑工地、市政工程施工現場排放揚塵污染,餐飲服務單位排放油煙廢氣擾民等。
中器集團“向新、向綠、向可持續”優化“碳足跡”,走在科技環保發展步伐前沿,長期聚焦拓展更多更新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領域,助力引領環保行業更加規范、清潔、高效,為我國乃至全球的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企業力量。
四 技術前沿
介紹最新技術成果和創新應用,展示低碳環保創新活力。
7月19日,生態環境部消息,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共同批準頒發的全國首張“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執業證書”(證書編號:B241100001)正式發出。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首張“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執業證書”的發出,為規范環境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保證環境工程質量安全,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中器集團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傳承深厚人文關懷企業文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近百項,同時為新質人才提供優渥發展環境,共建共享共繪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圖景。
五 中器動態
中器身躬力行,分享最新動態。
近日,安慶市政協主席率宜商總會一行領導蒞臨中器集團調研考察,中器集團董事長張學旺等相關領導全程陪同接待。一行領導深入觀摩科技創新賦能資源循環再生應用場景及廢棄物轉化綠色資源的前瞻示范,對垃圾分類的經濟與生態環保效益給予肯定和指導。與會領導在隨后的宜商發展專題討論會上先后發言,積極為家鄉建設獻言獻策。“凝聚宜商力量,共贏安慶未來”。中器桑梓情深躬體力行,恒心鑄就企業力量,凝心聚力搭建紐帶橋梁,助力打造循環經濟發展新高地。